一出东门九眼桥那些年发生的那些事让我们至今都耿耿于怀

第一次到成都读书,从北门车站下车后,首先要坐到九眼桥,然后转11路公共汽车。因为来自农村,初次进城难免胆怯,怕迷路和坐错车,因此便在心里死记硬背,加深对九眼桥的印象。至于九眼桥为什么叫九眼桥而不是三眼桥,根本不在意。

在成都生活了这么些年,总算对九眼桥的历史有了一点了解。这座当时的地标,最早并不叫这个名字,而是叫宏济桥或镇江桥,建于公元1593年,栏杆、桥面全部由石头建成,形状是一座大拱桥,长4丈宽3丈高3丈,有9个桥洞。在成都这样一座远离江河湖海的内地城市,能够建成这样一座宏伟的石拱桥,是相当壮观的。因此在几百年的时间里,九眼桥除了是成都出东门的第一桥外,还是成都标志性的建筑之一。公元1788年,清朝派总督李世杰补修这座桥时,才改名为九眼桥。后来,又在附近一带修了合江亭、回澜塔等名胜,是明清两代成都人出东门的送别之地。

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,九眼桥经历了它桥生中的几次变迁。桥面拓宽加固,方便交通,桥面的河堤也不断整治,慢慢变成了今天这般美丽的模样,成为市民沿河散步的最佳选择。而让九眼桥逐渐成为话题中心的原因,却并不是越来越宽的桥面,也不是桥头越来越高的路灯。而是发生在这里的一些历史痕迹。

曾经有一段时间,九眼桥成为成都的“负面网红”。每天,桥上人来人往的,什么人都有,自然也少不了那些作恶的人。到了晚上,这里更是成为警察严厉监管的地区,三教九流的人都在桥上闲逛,玷污了成都的美名。后来,经过综合治理,九眼桥才回归了它的本来面目,又重新成为人们最喜欢闲逛的地方。

还有一件事,也忍不住想说一下。前几年,有一个影响非常恶劣的关于九眼桥的视频,疯传了一阵,以至于全国各地都知道成都有座九眼桥。现在,这些流毒已经被肃清,九眼桥用冷眼看着这一切,什么都不能改变它的历史使命。

在成都生活,亲身经历了九眼桥的变迁,依稀还记得当时的这座桥,虽然有点破旧,但承重的能力不曾减弱一点。那时候,桥两头是一些低矮的小铺子,卖些五花八门的东西。后来,城市不断发展,九眼桥也不断改变模样。

可以这样说,关于成都最深刻的记忆,就是九眼桥。因为那时候,不管是从学校进城耍,还是回老家去客运站坐车,九眼桥都是必经之路。最关键的是,那时候桥头小铺子的各种生活用品和桥面卖衣服的小摊,对于读书的学生来说,算得上唯一的选择。

斗文虫曰:除了不算太远的故乡,成都是我的第二家乡,爱恨情仇什么滋味都有。对于九眼桥,记忆中除了我自己的青涩身影外,还有很多很多如今已被繁琐生活折磨而被动遗忘了的人与事。有的是我的同学,有的是我的朋友,有的是发生在我自己和九眼桥之间的有趣故事,想起来依然会莞尔一笑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